有記者問從七歲就決定要當作家、寫作超過七十年的老作家亞伯
柯塞利(Albert Cossery):「為什麼寫作?」柯塞利的回答是:「為了讓讀了我的書的讀者明天不去上班。」

看這樣的回答也許讓人會心一笑,但心裡多少會想作家不過是開玩笑,不過實際上,柯塞利是正經的,因為他的作品要傳達的正是頌揚窮乏與懶散的人生哲學,他認為有餘暇能沈思、能夢想、能觀察是保持人的尊嚴的最佳生活方式。柯塞利自己身體力行這樣的哲學,「我什麼都不需要,也什麼都沒有」便是他最嚮往的人生境界,除了寫作之外,他從來不曾為求餬口而工作過一日,六十年來都住在巴黎離塞納河不遠的同一家旅館中,一生不曾置產,家無長物,將一切物品視為身外物。

 

這樣的奇人寫起小說來自然不會以中產階級因物質、因名利而無謂患著憂鬱為題材了,柯塞利這位以法文寫作的埃及作家,常把小說背景放在三0年代破敗而困苦的埃及,但他無意以寫作反映社會基層,而代之以以幽默、輕快的筆調描寫乞丐、小偷、流浪漢,或是看破社會的謊言而放棄大學教授身份、成天夢想著顛覆這個沒有正義的社會的革命份子等……這些寧願要詩歌、毒品、愛情,也不要面對日常虛假的人物。柯塞利的代表作《乞丐與自豪的人》(Mendiants et orgueilleux)也是這樣一幅集合了各色人物的風情畫,以半帶寓言的形式傳達作者的人生哲學。這部作品還曾兩度拍成電影,廣受歡迎。

 

別以為這位在一九九0年獲頒法蘭西學院法國境外法語創作獎(Grand Prix de la Francophonie )、譯成十五種外語的老作家,在創作七十年之後應該是著作等身,事實上除了零星的詩作和劇作之外,他總共只出版了八部小說:「每個禮拜寫兩句」,大約每十年出版一部小說。但柯塞利的作品影響了許多創作者,譬如著名漫畫家郭龍(Golo)就改編了《乞丐與自豪的人》和《醜行的色彩》(Les Couleurs de l'infamie)。此外,攝影、舞蹈、劇場人士也深受其啟發,紛紛改編他的作品演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pigeon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